台灣茶.jpg 

喝茶有三難:好茶難尋;茶友難得;茶味難辨。所以我們需要茶經、茶論,這些茶書也有三難:茶農或茶師父提筆的,難讀;茶博士或茶道大師所書,難懂;

茶商或茶迷所寫,天花亂墜,難看。

 

論茶之書不外:製茶、識茶與泡飲之道。嫻於茶事者固然對栽植、採製等諸多繁瑣過程瞭若指掌,一旦提筆卻常有誤寫、離題、語意不清等寫作技巧不足的毛病;而茶博士諸君學富五車,旁徵博引,文采斐然,卻總有脫離現實或市場的漏洞;至於第三種,或為自家商機,或為個人口味,或為沾染高雅氣息,所言所書,不是一味吹噓便是極端護短,再不然東拼西湊、人云亦云。

 

我曾看過一位「茶博士」形容東方美人茶是:「小綠葉蟬與茶精靈的浪漫邂逅,一場絕美的生死纏綿。」事實是,當小綠葉蟬以刺吸式的口器吸吮茶葉嫩芽的汁液時,茶樹自體的防禦系統啟動,散發出強烈花香或蜜香,用來通告小綠葉蟬的天敵──小翅蜂、紅蜘蛛快來幫忙吃掉小綠葉蟬而已。何來浪漫的邂逅?

 

那由茶農來說茶呢?在我的家鄉鹿谷街上常看見這樣的看板:「煙仔茶」、「蜒仔茶」或「涎仔茶」,我問茶農怎麼解釋?「那就是台語發音啦!」「蜒仔就是小綠葉蟬的別稱。」「小綠葉蟬吸食茶葉時會流下口水,所以有種特別的香味。」不管「煙仔茶」、「蜒仔茶」或「涎仔茶」,都是桃竹苗之【東方美人茶】、鹿谷之【貴妃茶】的土稱,正確的寫法是:「蝝仔茶」,但是這樣寫,保證沒人知道。大家圖個方便、不求甚解、以訛傳訛,繼續喝小綠葉蟬的口水下去。

 

順著這個「蝝」,我終於看到另外還有人會寫出正確的字了。(我始終相信,使用準確的字才能找到正確意義。)這本由茶農出身的評茶師陳煥堂、二十多年前的黨外健筆林世煜合著的《台灣茶第一堂課》,在書中的第23頁第10行使用了「蝝仔氣」來形容遭到小綠葉蟬叮咬後的茶葉有股特殊氣息。也因為這本書有著不和稀泥特色,我甘心地隨著流暢的文字紙上雲遊了台灣各個茶山,由衷地讚賞有人這樣用心整理各地的茶葉資訊;最基本的品種分判、各種茶葉的採製過程與特色。作者有別人無法媲比的專業知識,卻在行文之間嗅聞不出「專業的傲慢」。前述那些茶論之書的弊病也不曾出現在本書中。

 

一本茶論書當然不只要提供專業的知識與翔實的資訊,最重要的是:觀點。本書作者對於最近盛行的高山茶隱隱有微辭,對於新式的高山茶作風也很有意見,更讓我佩服的是,他倆直指貴得「要命」的高山茶園已和高山蔬菜園、果園成了土石流的元兇!「那『高山氣』,真是既虛無飄渺,又令人困惑呀!」

 

這樣的困惑,我期待著兩位於《第二課》時能幫我解開。(本文作者林彧,詩人,現在溪頭專賣凍頂烏龍茶)

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openbook/archive/2008/11/23/352096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